找到相关内容13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大学院校禅修教学之理念与内涵

    功效。  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一部分,包括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,其作用不受大脑控制,专门支配腺体、内脏、心肌等非自主活动,以维持身体的恒定状态。其中的交感神经系统,受刺激时所会释出正肾脏腺素;负责控制内脏...

    性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03939328.html
  • 两次掩关内观禅修日志

    首次参加。上次护关的华人法工有目前在哥伦比亚大学进修博士的恒定尼师,今次护关的华人法工则有我认识了二十年的老朋友邓丽珍居士。大家在关中共修,格外觉得难能可贵。   这二度的掩关内观,实修感受完全不同,...

    韦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12140121.html
  • 见理见性与穷理尽性——传统儒学、佛学(华严禅)与理学

    不定的波相与恒定守静的水体的关系一样,波相的虚相价值正是为了引出人可以感知的水体的实在的本性。  第三,以心为本。理事关系虽然重要,但它们又都是心融万有的产物,故须从理事追溯到“心源”。所谓“欲成佛者...

    向世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94340768.html
  • 走向平等的经学观---现代中国佛学研究的方法论反省

    缘起缘灭的现象,就没有恒定不变的自性(本质、本体),此即所谓“诸行无常,诸法无我”。3、作为众生流转生死的缘起法。众生不能了达缘起实相,执著诸法有自性,便是无明,由此无明造业感苦,在“惑”、“业”“苦”中...众生获得解脱,但却反对只有某一教门能实现这一目的,因为缘起本身即无任何恒定本质的宇宙实相(此实相亦不可以对象性的方式获得),对实相来说,任何诠表系统都不过是一种方便显示,而对求解脱的众生来说,只要法当...

    冯焕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13842782.html
  • 中国佛学非本体的本体诠释

    动也难以见静,无孤立的一则无并存的多,无恒定持续无以显变易中断。显而易见,宇宙万象决非视之不见、听之不闻、触之不觉,不可认知的虚无,其生也非起自绝对无待,一切因之而生的本体,而是由二元对立决定的相对...

    麻天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81943756.html
  • 禅宗六变——第五章 宋元明清禅──禅宗五变

    帝王都正视承认宗教的正面作用和僧值,故调和三教、三教合一成为一种政治基调。表现在制度上,唐代已经成熟的僧伽管理制度被继承而恒定,因帝王一己之喜怒而随意废制改制的情形,再也没出现过。  当然,帝王的观念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1543999.html
  • 释迦牟尼生命历险记(四)

    必须如此。当禅定的力量被退藏于密,我们会完全地和光同尘,被所有的人的心念所扰动。这时候,我们自己会如此真实地感觉到自己又成了一个“凡夫”——自己的心念常常变化无常,再也没有定境中那种恒定的感觉,看起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4644070.html
  • 妙泽居士著:佛学的真实面目(1)

    ),不论相状如何,无论大小粗细,都随一定前因后果而成、住、坏、空,一直不停地变化著、运动著。由没有到有是‘成’,成至饱和恒定状态为‘住’,随著时间等不同...

    妙泽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1644294.html
  • 妙泽居士著:佛学的真实面目(2)

    都会归位,转识成智后一切无不是菩提。所以佛门才讲,烦恼即菩提,魔障即菩提。  关于存在与生命,一切恒定不变的宿命观及本体灵魂轮回,以及自以为‘唯物主义’的断灭之见,都是被佛家所否定的谬见。  最后,借...

    妙泽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1744295.html
  • 走向平等的经学观——现代中国佛学研究的方法论反省

    现象,就没有恒定不变的自性(本质、本体),此即所谓“诸行无常,诸法无我”。3、作为众生流转生死的缘起法。众生不能了达缘起实相,执著诸法有自性,便是无明,由此无明造业感苦,在“惑”、“业”“苦”中流转,即...“包容主义”立场亦确信佛学所诠为缘起法、其归趣在接引众生获得解脱,但却反对只有某一教门能实现这一目的,因为缘起本身即无任何恒定本质的宇宙实相(此实相亦不可以对象性的方式获得),对实相来说,任何诠表系统...

    冯焕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2644447.html